2025/08/24 03:51:30 查看54次 来源:郭良律师
经常有当事人(犯罪嫌疑人)家属咨询,当事人已经被逮捕了会不会被判刑?如果用一句话直接回答,那就是被逮捕后不一定会被判刑。但是,这么回答问题,当事人家属可能还是似懂非懂,或者是碍于情面不明白装明白。其实,逮捕和判刑是刑事诉讼中两个完全不同、前后相继的阶段,逮捕只是一个开始,远非结局。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理解,整个刑事诉讼过程就像一场足球赛。
逮捕,相当于在比赛中段,裁判认为一名球员犯规情节严重,出示了黄牌警告,并责令他先离场冷静(采取强制措施)。这并不意味着比赛结束,也不意味着这名球员一定会被红牌罚下。
判刑,则相当于比赛结束后,裁判和比赛委员会最终裁定,这名球员确实严重违规,并做出了禁赛若干场(判刑) 的最终处罚。
所以,被出示“黄牌”(逮捕)后,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去争取不被“红牌罚下”(不被判刑)。
为什么被逮捕后不一定会被判刑?核心原因在于,逮捕的标准和最终判刑的标准完全不同,逮捕和判刑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一是逮捕的条件相对较低,法律规定,逮捕的条件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简单说,就是公安机关认为你很有嫌疑,而且放在外面可能有点危险(比如会逃跑、会毁灭证据、会再犯等),所以先把你控制起来。这时,证据不要求达到“确实、充分”的最终定罪标准,只要“有证据”指向你即可。
二是判刑(定罪)的条件极高,法院最终判决一个人有罪并处以刑罚,标准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标准,意味着所有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体系,唯一地指向就是你实施了犯罪。如果证据链有任何一环断裂,或者存在合理怀疑,就不能判刑。
一个经过一审的刑事案件从流程上,分为公安侦查阶段、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法院审判阶段,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被检察院批准逮捕后,公安机关执行逮捕并侦查终结→检察院审查起诉→法院最终判决,这个流程就像过筛子,每个环节都可能筛掉一部分案件。下图清晰地展示了这一流程及可能的不判刑出口:
(案件流程图)
如上图所示,除了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外,在检察院审查和法院审判阶段,均存在多种无罪或实质免罪的可能,也就是不被判刑的可能。这些可能,就是律师辩护的着力点,律师的工作正是围绕这些关键环节展开的。具体而言:案件在侦查阶段,律师通过与当事人会见、了解案情,发现证据中可能存在的疑点,与办案机构积极沟通,争取撤销案件使当事人不被判刑。案件到了审查起诉阶段,律师会全面查阅案卷材料,就证据的充分性、合法性与检察官沟通,提交法律意见书,论证案件为何不符合起诉条件,使当事人不被判刑。如果案件到了审判阶段,律师根据在案证据,挑战控方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提出合理怀疑,为当事人争取无罪而不被判刑。
正因为存在上述诸多可能,这就为律师辩护提供了巨大的工作空间,也是当事人可能不被判刑的关键所在。所以说,当事人家属遇到刑事案件不要恐慌,应保持冷静。逮捕是强制手段,并不是案件结果。刑事案件有一个完整的过滤和审查程序,存在多处“出口”。当事人家属遇到刑事案件应立即咨询、聘请专业刑辩律师,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律师越早介入,就能越早了解案情,越早开始为当事人争取权利,律师的介入是推动案件向“不起诉”或“无罪”方向发展的关键动力。
总而言之,逮捕只是开启了刑事诉讼的“大门”,但这扇大门进去之后,还有好几道“小门”可以走出来。专业刑辩律师的作用,就是精准地找到那扇能带当事人走出去的“门”,并帮住把它推开。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