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你的胜诉判决可能因超期执行而失效

2025/09/05 00:19:09 查看13次 来源:潘炯律师

       打赢官司拿到生效文书,不代表权利必然落地。实践中,不少人因忽视一个关键期限,让胜诉判决成了“过期支票”。

——就是申请执行的2年时效。

       一旦超期且无合法事由,即便判决在手,法院也可能无法强制执行。

       一、申请执行时效如何起算?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1、一般规则

       ① 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如果法律文书中明确规定了履行期间,时效期间自该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开始计算。

       ② 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对于分期履行的债务,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开始统一计算,而不是分别计算。

       ③ 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当法律文书未明确约定履行期间时,时效期间自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

       2、特殊情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

       生效法律文书规定债务人负有不作为义务的,申请执行时效期间从债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之日起计算。

       二、时效能中止或中断吗?

       申请执行时效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存在法定情形,可申请执行时效可能会发生中止或中断。

       1、时效中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

       在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申请执行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其他障碍”一般指: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2)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3)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4)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2、时效中断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

       申请执行时效因申请执行、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一方提出履行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申请执行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1)法定中断事由包括:

       ① 直接中断事由

       债权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债权人向债务人提出履行要求

       债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② 视为中断事由

       申请支付令

       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

       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

       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

       提起代位权诉讼

       转让债权

       在另案中主张抵销

       三、超过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如何处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

       申请执行人超过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被执行人未对申请执行时效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不应对申请执行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申请执行时效的规定裁定终结执行程序。

       如果被执行人认为申请执行人已经超过申请执行时效,可向法院提出异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八十一条规定:

       被执行人对申请执行时效期间提出异议,人民法院经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不予执行。

       被执行人履行全部或者部分义务后,又以不知道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请求执行回转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