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关系解除后的财产保护与继承权认定

2025/09/05 21:56:50 查看29次 来源:赵丽律师

近日,我们接待了一位女士的咨询,其经历涉及同居关系解除、财产约定及继承权争议等多个法律问题,颇具典型意义。通过本案,我们旨在提示公众:法律关系的明确界定与财产边界的清晰安排,对维护自身及子女权益至关重要。 案情简介 女方年轻时与一隐瞒婚史的男方同居并育有一子,后签订《解除同居协议》,约定男方不定期支付子女抚养、教育及理财费用。女方再婚后,用上述款项购房,再婚离婚协议中载明“无共同财产”。再婚男方病故后,其与前妻之子主张继承该房屋一半份额。 律师分析 我们认为,继承主张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核心理由如下: 资金来源与性质特定 男方汇款均基于《解除同居协议》,款项性质明确为子女抚养费、教育费及专属理财费用,属于为子女利益设立的定向资金,并非女方个人收入或夫妻共同财产。女方用该款项购房,实质是代子女持有或管理财产,房屋权益应归属于子女本人。 房屋所有权并未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女方再婚期间购房,但资金来源于前任男方对子女的特定给付,且再婚离婚协议中已明确“无共同财产”,证明双方均认可该房屋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夫妻共同财产须来源于夫妻共同所得,本案房屋购房款来源特殊,性质上不具备夫妻共同财产的特征。 继承权主张对象错误 再婚男方病故后,其子女主张继承的是女方名下房屋(实为子女财产),而非再婚男方遗产。即便认为房屋部分权益属于女方,再婚男方在离婚时已明确放弃一切财产权利,其子女更无权主张继承女方个人财产或子女财产。 律师建议 本案凸显了非婚生子女权益保护及财产规划的重要性。我们建议: 明确协议条款:同居关系解除时,应通过协议明确款项性质、支付方式及财产归属,避免后续纠纷; 区分财产边界:特定用途资金(如子女抚养费)应专款专用,并保留证据,防止与个人或夫妻财产混同; 提前规划安排:涉及大额财产处置或再婚情况的,建议提前咨询律师,通过协议、公证等方式明确权益,防范争议。 结语 生活中类似法律风险屡见不鲜,唯有通过专业法律安排,才能为子女与自身构筑坚实保障。如果您面临同居关系、财产规划或继承纠纷,欢迎联系本文作者,我们将为您提供精准的法律分析与解决方案。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