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09:36:05 查看26次 来源:郭庆梓律师
只需动动手指,在家躺着就能月入过万?
当心!看似简单的“刷单兼职”信息常见于网络,但你可能不知道,参与刷单不仅违反平台规则,还可能涉嫌犯罪。
近年来,随着电商发展,“刷单炒信”已形成灰色产业链,多地出现相关判例。本文结合司法实践,梳理刷单可能涉及的罪名,帮助大家认清法律风险。
一、什么是刷单?
刷单,是指商家支付报酬请人假扮顾客,通过虚假交易的方式提高商品销量、店铺信誉和搜索排名,从而吸引更多真实客户的行为。根据目的不同,可分为:
1.正向刷单:为自己店铺刷好评、提高销量;
2.反向刷单:为竞争对手刷差评或恶意好评,致使对方被平台处罚。
二、刷单可能涉嫌的罪名
【壹】【虚假广告罪】
这是目前司法实践中较常见的定性方式。
法律依据:《刑法》第222条,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适用情形:刷单平台或组织者通过刷好评、虚构交易等方式,为商家提供虚假宣传服务。
典型案例
郭某某虚假广告罪一案,行为人作为刷单平台的实际运营者,利用第三方刷单平台为网络电商商家提供刷单服务,通过制造虚假订单和好评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法院认为,郭某某违反国家规定,为网络电商商家提供刷单服务,组织虚假交易,进行虚假宣传,其行为已经构成虚假广告罪。最终,郭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00元。
李某1、李某2、蔡某虚假广告罪一案,李某1租赁工作室,雇佣蔡某等人为业务人员,通过网络招募“刷单手”在网上以完成虚假交易任务、发布虚假好评的形式为淘宝、京东等线上店铺刷高交易数量、提高店铺权重。李某2协助其丈夫李某1负责分配刷单任务,蔡某负责分配刷单任务。法院认为,李某1、李某2、蔡某结伙为网络电商提供刷单服务,组织虚假交易,进行虚假宣传,情节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虚假广告罪。最终,李某1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李某2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蔡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贰】【非法经营罪】
尽管存在争议,但仍有一部分案件以此罪定罪。
法律依据:《刑法》第225条,从事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适用情形:通常针对设立刷单平台、大规模组织刷单业务的行为,尤其是未取得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的平台。
典型案例
李某某非法经营罪一案,被称为“刷单炒信入刑第一案”,行为人创建网站和利用语音聊天工具,建立刷单炒信平台,吸纳淘宝卖家注册成为会员,并通过收取会员费、平台管理费等方式牟利。经查,该网站未获得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法院认为,被告人李某某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明知是虚假的信息仍通过网络有偿提供发布信息等服务,扰乱市场秩序,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经营罪。最终,李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九个月。
【叁】【破坏生产经营罪】
法律依据:《刑法》第276条,由于泄愤报复或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适用情形:通过恶意刷好评或差评,导致竞争对手被平台处罚、销量下降、经营受损。
典型案例
钟某某破坏生产经营罪一案,行为人为打压竞争对手王某1的网店,雇佣梁某召集淘宝刷单人员恶意在王某1经营的网店进行刷单。一审法院以破坏生产经营罪判处钟某某有期徒刑二年零三个月。钟某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认为,钟某某出于个人目的,用恶意刷单的形式破坏他人正常生产经营,其行为已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最终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肆】【诈骗罪】
法律依据:《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适用情形:以刷单作为诈骗的手段,虚构事实骗取刷单者、店主或者平台的财物。
典型案例
王某诈骗罪一案,行为人通过网上购买具有变更资金支付指向和金额功能的木马软件,在网上以帮助淘宝店家刷单为名诱骗需要刷单的店家,并在淘宝店主远程刷单时,利用木马软件将本该充值到淘宝店主自己支付宝账户的资金,以直充、直充退款或改价后充值的方式转到了王某拍单使用的支付宝账号。法院认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电信网络利用“木马”程序链接等隐蔽技术手段实施诈骗,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最终,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
【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法律依据:《刑法》第253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适用情形:通过非法途径大量获取他人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真实姓名、地址等具有个人隐私属性的信息,购买后使用账号对自己或他人的店铺进行刷单。
典型案例
徐某、张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一案,行为人从他人处购买已含公民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的已实名认证的淘宝账号或购买公民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进行淘宝账号实名认证,二人各自购买的公民个人信息均多达数千条,用于淘宝刷单和对外加价出售牟利。法院认为,徐某、张某非法购买、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两人均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三、刷单还可能承担民事、行政责任
并非所有刷单行为都构成刑事犯罪。但除了刑事责任,刷单者往往还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民事责任方面,商家如果通过刷单虚构交易、制造虚假好评,使消费者基于错误信息购买商品,则构成欺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要求撤销买卖合同,商家应当退还货款。如果造成消费者损失,还应予以赔偿,特定情况下甚至可适用“退一赔三”的惩罚性赔偿。
行政责任方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规,对组织或参与刷单的主体作出行政处罚,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营业执照。
不少人误以为刷单只是“帮个小忙”,赚点零花钱,无伤大雅。事实上,刷单行为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侵害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损害电子商务的整体诚信根基。切勿为蝇头小利充当“帮凶”,一旦涉及违法犯罪,将面临法律制裁,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