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20:36:06 查看18次 来源:京盟律师杜柏飞团队律师
一、“先拆后赔” 严重违法
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偿后,被征收人应当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
这一规定明确将“先补偿、后搬迁” 确定为法定程序,目的在于充分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其在房屋被拆除后,生活能够得到妥善安置,有相应的补偿资金或安置房屋可供选择。
在集体土地征收方面,《土地管理法》同样规定,征用农村村民住宅的,应当按照先补偿后搬迁、居住条件有改善的原则,尊重农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货币补偿等方式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并对因征收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等费用予以补偿,保障农村村民居住的权利和合法的住房财产权益。
由此可见,无论是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还是集体土地征收,“先拆后赔” 都不符合法律规定,是对被拆迁人权益的公然侵犯。
二、“先拆后赔” 的风险重重
拆迁方要求“先拆后赔”,被拆迁人一旦同意,将面临诸多风险。首先,补偿款能否按时、足额到账存在极大不确定性。房屋拆除后,被拆迁人失去了与拆迁方谈判的重要筹码,拆迁方可能会拖延支付补偿款,甚至以各种理由克扣补偿金额。
其次,若拆房后发现补偿存在不合理之处,后续维权难度将大幅增加。此时,被拆迁人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因为房屋已不存在,相关证据难以固定,维权过程会变得异常艰难。此外,先拆房还可能导致被拆迁人短期内面临居住困境,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三、应对“先拆后赔” 的正确做法
1.坚定拒绝,明确要求合法补偿
面对拆迁方“先拆后赔” 的要求,被拆迁人务必坚定拒绝,并明确要求拆迁方按照法律规定,先落实补偿事宜。被拆迁人应仔细审查拆迁方提供的补偿方案,确保补偿标准合理、补偿方式明确。在补偿问题未达成一致、补偿未足额到位之前,坚决不能同意拆除房屋。
2.留存证据,以备维权之需
若拆迁方不顾法律规定,强行推进“先拆后赔”,甚至采取暴力强拆等违法行为,被拆迁人要保持冷静,及时收集和固定相关证据。例如,使用手机拍摄强拆现场视频,记录拆迁人员的行为、车辆信息、房屋被拆除的过程等;保存好与拆迁相关的文件,如拆迁公告、补偿协议草案、与拆迁方的沟通记录等。这些证据在后续维权过程中至关重要,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
3.及时报警,借助警方力量制止违法
遭遇违法强拆时,被拆迁人应第一时间拨打110 报警电话,向警方说明房屋正在遭受非法拆除的情况,请求警方立即出警制止违法行为。警方有职责维护社会治安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出警记录可作为后续证明强拆行为违法的重要证据。如果警方未能依法履行职责,未及时出警或对违法强拆行为未予制止,被拆迁人也应保存好报警通话记录等相关证据,以便追究警方的不作为责任。
4.寻求法律途径,全面维护权益
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被拆迁人可向相关部门(如自然资源部门、住建部门等)申请公开涉案地块的征地批文、规划文件、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等信息。通过审查这些文件,判断拆迁程序是否合法,补偿方案是否合理。若发现拆迁方存在程序违法等问题,可据此为维权增加有力筹码。
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被拆迁人可针对拆迁方的“先拆后赔” 行为以及补偿不合理等问题,向作出拆迁决定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复议或诉讼过程中,充分运用收集到的证据,请求确认拆迁方的行为违法,并要求按照合理标准给予补偿。专业的征拆律师在这一过程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他们熟悉法律程序,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被拆迁人制定精准的维权策略,提高维权成功率。
四、总结
“先拆后赔” 是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被拆迁人切不可因拆迁方的威逼利诱而妥协。在征地拆迁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保持警惕,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若对相关法律程序不熟悉或在维权过程中遇到困难,及时咨询专业征拆律师,在律师的指导下进行维权,确保自己在拆迁中得到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今后的生活质量。
没有了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