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就万事大吉了?仍有可能被重新收押!

2025/09/11 09:14:08 查看16次 来源:郭庆梓律师

许多人认为获得取保候审就意味着“没事了”,甚至以为案件已经了结。这种误解可能导致被取保候审人在此期间行为不慎,最终面临被重新收押的严重后果。取保候审只是刑事强制措施的一种变化,并不等于案件终结。

即使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任何规定,司法机关仍可能根据案情变化作出重新关押的决定。法律从未规定取保候审决定书就是结案通知书。


01哪些行为会导致重新收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被取保候审人必须遵守以下规定,否则可能面临重新收押: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司法机关还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人遵守额外规定,如不得进入特定场所、不得与特定人员会见或者通信、不得从事特定活动等。


02违反规定的后果

如果违反上述规定,可能会产生以下后果:

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取保候审后如果因违反规定被重新拘留,可能无法再次申请取保候审。


03取保候审期限与案件进展

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期限一旦届满,必须变更强制措施,其中可能包括拘留。

即使遵守了所有规定,随着案件进展,如果司法机关发现新的证据或案情发生变化,也可能决定重新收押。例如,当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后,如果认为犯罪嫌疑人社会危险性较大,可能变更强制措施。


04取保候审与最终判决的关系

需要明确的是: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强制措施,与最终是否判刑没有必然联系。

案件仍在进展中,取保候审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包括:

公安机关撤销案件、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法院判决无罪

法院判决有罪,包括实刑和缓刑


因此,即使被取保候审,仍然有可能在案件审理结束后被判处实刑而收监执行。


05如何避免重新收押?

为了避免取保候审期间被重新收押,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遵守取保候审的所有规定,包括活动区域限制、报告义务和传讯到案要求;

保持通讯畅通,确保执行机关能够随时联系到本人;

不得实施任何新犯罪;

积极配合案件调查,随传随到。


06结语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给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期间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的自由,更不意味着案件的终结。被取保候审人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和义务,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积极配合司法机关,才能避免再次失去人身自由。

取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案件仍在办理中,最终可能会有起诉、判决等后续程序。对于家属而言,如果遇到家人被取保候审后又面临被重新收押的情况,建议尽快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身权利和应对方法,以便更好地维护合法权益。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