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11:05:26 查看12次 来源:栗艳昆律师
在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诉讼中,工程质量与工期争议往往是双方博弈的核心。此类案件证据繁杂、专业性强,若应对不当,易导致权益受损。结合司法实践,可从证据准备、责任厘清、法律适用、专业辅助四方面构建应对框架,高效化解争议。
一、全面梳理证据,筑牢诉讼基础
证据是诉讼胜负的关键,需围绕争议焦点系统性收集、整理,形成完整证据链。
针对工程质量争议,施工方应重点准备三类证据:一是质量责任归属证据,如建设单位提供材料的采购合同、检测报告(证明材料不合格),设计单位出具的图纸变更文件、设计交底记录(证明设计缺陷),第三方监理日志中关于质量问题成因的记载;二是质量合格依据,包括分部分项工程验收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单、竣工验收报告(若已完成验收),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质量合格鉴定意见;三是维修履行证据,如已按要求维修的签证单、维修过程影像资料、建设单位确认维修合格的书面文件,避免因“未履行维修义务”陷入被动。
针对工期延误争议,证据准备需聚焦“工期顺延事由”与“责任排除”:一方面,收集建设单位违约的证据,如场地交付延迟的签证、图纸提供滞后的往来函件、未按时支付工程款的银行流水;另一方面,留存不可抗力或政策影响的证明,如政府发布的停工通知、气象部门出具的极端天气报告;同时,准备施工日志、人员设备进场记录、监理单位出具的进度确认文件,反驳“人员/设备不足”“管理不当”的指控。
二、精准厘清责任,明确抗辩方向
诉讼中需结合合同约定与法律规定,清晰划分责任边界,针对性提出抗辩或主张。
质量争议中,核心是区分“施工责任”与“第三方责任”。若合同明确约定“建设单位提供材料需符合国家标准”,且材料检测不合格与质量缺陷存在直接关联,可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三条,主张建设单位承担过错责任;若质量问题源于设计错误,可援引《建筑法》第五十六条“设计单位对设计质量负责”的规定,申请追加设计单位为第三人,厘清责任连带关系。反之,若建设单位以“质量缺陷”拒付工程款,施工方可抗辩“建设单位擅自使用未验收工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十四条,主张其已认可工程质量,无权再以质量问题抗辩。
工期争议中,需先判断“工期顺延事由”是否符合合同约定。若合同明确约定“图纸延迟提供可顺延工期”,且施工方已按约定履行工期索赔通知义务(如提交签证单),可直接主张工期顺延;若因政策停工或不可抗力导致延误,可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主张免除工期违约责任。针对建设单位提出的“逾期损失赔偿”,施工方可从两方面抗辩:一是证明延误非己方原因,二是举证建设单位主张的损失(如逾期交房违约金)与工期延误无直接因果关系,或损失金额计算过高,申请法院予以调整。
三、准确适用法律,强化主张说服力
熟练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是提升诉讼主张合法性、合理性的关键。
质量争议中,需重点援引《民法典》合同编关于“买卖合同标的物质量”“建设工程合同质量责任”的条款,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对施工、设计、建设单位质量责任的划分规定。例如,施工方因建设单位提供材料不合格导致质量问题时,可依据《民法典》第六百一十条“因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结合建设工程实际,主张材料问题导致的质量责任应由建设单位承担。
工期争议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十条、第十一条是核心依据。第十条明确“当事人约定顺延工期应当经发包人或者监理人签证等方式确认,承包人虽未取得工期顺延的确认,但能够证明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向发包人或者监理人申请过工期顺延,且顺延事由符合合同约定,承包人主张工期顺延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施工方可据此强化工期顺延主张;第十一条则对“因承包人原因导致工期延误,发包人主张赔偿损失”的情形作出规定,建设单位可依此提出赔偿请求,施工方也可针对性反驳“非己方原因”。
四、借助专业力量,提升诉讼效能
建筑工程领域专业性强,质量缺陷成因、工期延误责任认定常需专业技术支撑,借助第三方专业力量可显著提升诉讼应对效果。
在质量争议中,若双方对质量缺陷成因存在分歧,可申请法院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质量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明确缺陷是否因施工工艺不当、材料问题或设计错误导致。鉴定意见作为法定证据,具有较强证明力,可直接影响法院对责任归属的判断。
在工期争议中,若工期延误原因复杂(如同时存在建设单位图纸延迟、施工方人员不足、政策停工等情形),可委托工程监理或造价咨询机构对“各因素导致的延误天数”进行核算,区分责任比例,为法院认定工期顺延天数或损失赔偿金额提供专业依据。
此外,委托熟悉建筑工程法律实务的律师代理案件也至关重要。律师可结合行业惯例与司法实践,协助梳理证据、制定诉讼策略,在庭审中精准回应对方主张,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综上,应对建筑工程质量与工期争议诉讼,需以证据为核心、以法律为依据、以专业为支撑,系统性规划应对方案。唯有精准厘清责任、充分准备证据、合理运用法律与专业资源,才能在诉讼中占据主动,高效化解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没有了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