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强制最低消费,到底合不合法?

2025/09/11 13:11:03 查看42次 来源:北京群益律师事务所律师

      生活中,不少消费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走进餐厅、咖啡馆等场所,刚准备消费就被店员告知 “需达到最低消费额度”,若实际消费没达标,还得按最低额度付钱。商家往往称此举是为提高效益,可这样的规定却让消费者陷入两难 —— 要么多买不需要的商品,要么多花冤枉钱。

  这种常见的 “最低消费” 要求,看似是商家的经营策略,实则关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那么,商家为提升效益而设置最低消费、未达标按最低额度收费的规定,到底是否符合法律要求?这一问题不仅影响着消费者的日常消费体验,更与消费公平息息相关,值得深入探讨。


  今日案例


  张某邀请朋友去宾馆一楼的餐吧喝茶,两人点单一壶“人参花茶”共计78元,在结账时,服务员告知张某,因没有达到最低消费额度,张某需按照最低消费额124元支付费用,张某提出“此类最低消费限制是违法”的,服务员仍坚持向张某收取最低消费的费用。张某无奈,只能支付124元后离开。

  张某表示,自己和朋友事实消费了78元的人参花茶,喝茶不过半小时,却支付了124元的费用,实属不合理。

  那么,商家要求的最低消费是否合法呢?


  案例分析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商家设置的最低消费属于服务合同中的格式条款,侵害了张某在消费时的自主选择权,加重了消费者责任,属强制性交易,对消费者明显不公,违背了等价有偿和平等自愿的原则,应属无效。

  因此,商家设置最低消费不合法,张某可通过投诉举报、诉讼等方式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