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强拆后,别只想着赔钱!还能主张恢复原状

2025/09/12 20:26:39 查看6次 来源:京盟律师杜柏飞团队律师

 在征地拆迁中,不少被征收人遭遇违法强拆后,第一反应是“要补偿款”,却忽略了一项重要权利 —— 主张 “恢复原状”。很多人以为房子拆了就只能拿钱,其实根据法律规定,只要符合条件,被征收人有权要求拆迁方把房子重新建起来。今天就结合法律规定和实务案例,讲清楚违法强拆后 “恢复原状” 的那些事。


 一、“恢复原状” 不是空谈,有明确法律依据

   很多人觉得“恢复原状” 不现实,但法律明确赋予了被征收人这项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或者无效的,可以同时判决责令被告采取补救措施;给原告造成损失的,依法判决被告承担赔偿责任。” 这里的 “补救措施”,在房屋被违法强拆的情况下,就包括 “恢复原状”。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规定:“造成不动产或者动产毁损的,权利人可以依法请求修理、重作、更换或者恢复原状。” 房屋作为重要的不动产,被违法拆除后,权利人自然有权依据这一规定,要求侵权方恢复房屋原本的状态。

   简单来说,只要房屋被认定为“违法强拆”,且具备恢复原状的条件,被征收人就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拆迁方把房子重新建好。这不是 “漫天要价”,而是法律赋予的合法权利。

   二、哪些情况,能主张“恢复原状”?

   第一个条件是“强拆行为已被确认违法”。只有通过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法院或复议机关认定拆迁方的强拆行为违法,被征收人才能进一步主张恢复原状。如果强拆行为未被确认违法,直接要求恢复原状,缺乏法律基础,很难得到支持。

   第二个条件是“房屋具备恢复原状的客观可能”。这需要结合房屋的实际情况判断:比如房屋所在地块未被重新规划,没有建设新项目,土地性质仍适合建房;或者房屋的原始图纸、建设资料保存完整,能够按照原样重建。如果地块已经被平整,要建设公路、学校等公共设施,或者房屋损毁严重、原始资料丢失,无法还原原本结构,这种情况下,恢复原状就缺乏客观条件,法院通常会建议通过 “货币赔偿” 的方式弥补损失。

   三、主张“恢复原状”,要做哪些准备?

   首先,固定房屋原始状态的证据。在房屋被拆前,要全面拍摄房屋的内外结构、装修情况、周边环境,保存好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证、建设审批手续等文件;房屋被拆后,及时拍摄强拆现场的照片和视频,记录房屋损毁程度、地块现状。这些证据能证明房屋原本的样子,也能证明地块是否具备恢复条件,是主张权利的关键。

   其次,尽快确认强拆行为违法。这一步需要通过法律程序实现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确认拆迁方的强拆行为违法。在诉讼中,要提交强拆现场证据、产权证明等材料,让法院依法认定强拆违法。只有拿到“确认违法判决”,才能继续主张恢复原状。

   最后,评估恢复原状的可行性。可以委托专业的建筑机构或律师,对地块现状、房屋重建条件进行评估:比如地块是否被纳入新规划、是否有建设限制、重建需要的成本和周期等。如果评估后认为具备条件,就可以在确认强拆违法的诉讼中,或者单独提起诉讼,明确提出“恢复原状” 的诉求。

   四、“恢复原状” 和 “货币赔偿”,该怎么选?

   很多被征收人会纠结:到底该选恢复原状,还是直接要赔偿款?其实没有绝对的“更好”,关键看哪种更符合自己的需求。

   如果房屋对自己有特殊意义比如是祖辈留下的老宅,有情感价值,或者房屋所在地段好、生活便利,且具备恢复条件,那么“恢复原状” 是更合适的选择,能最大程度保留自己的生活状态。

   如果地块已经不具备恢复条件,或者自己不想再住在原地,更希望拿到补偿款后重新买房,那么可以选择“货币赔偿”。需要注意的是,货币赔偿的金额要按照 “赔偿不低于补偿” 的原则,不仅要包括房屋本身的价值,还要包括装修损失、物品损失、临时安置费等,确保赔偿金额能覆盖重新购房的成本。

   实务中,有些拆迁方会以“恢复原状麻烦”“成本高” 为由,劝说被征收人放弃恢复原状,只拿少量赔偿款。这时被征收人要坚定立场 —— 只要符合条件,恢复原状是法定权利,不能轻易妥协。如果拆迁方拒绝,就通过法律程序强制其履行义务。

   房屋不仅是财产,更是生活的根基。如果对房屋有特殊情感,或地块适合重建,一定要勇敢主张恢复原状,不要轻易放弃。如果自己不懂法律程序,及时咨询专业的征拆律师,让律师帮你分析条件、制定策略,通过法律途径守住自己的家园。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