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险非商业险,遇险后不能按照商业险理赔

2025/09/18 15:03:02 查看23次 来源:季伟律师

大货车的商业险保费较高,动不动就是两三万元,有的物流公司对于名下挂靠的的大货车明确要求投保商业险,却也有物流公司为了省点保费或者赚取保费差价的钱,瞒着车主私自将正规保险公司的商业险变更为某汽车保险服务公司的保险服务。

汽车保险公司的保险服务不同于保险公司的商业险,汽车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根本就不是保险,一旦购买了汽车保险公司的保险服务,出了事故根本无法理赔。最终赔偿责任还是由车主和挂靠的物流公司来承担,风险巨大。

案例:李某从王某处购买了一台二手大货车,因该车挂靠在某物流公司名下,李某又与某物流公司重新签订挂靠协议,约定了由物流公司购买车辆的商业险,相关保费由李某承担。李某支付了当年的商业险保费两万元,并指定从人保处购买商业险。物流公司为案涉车辆购买人保的商业险。几天后,物流公司瞒着李某私自将商业险退保,并私自为案涉车辆购买了某汽车服务公司的保险服务,赚取了一万余元的差价。一年后,李某再为车辆办理过户时,发现该车根本没有购买保险,很是后怕,之后联系物流公司退还购买商业险的钱。物流公司拒绝返还,李某遂起诉要求返还,法院审理认为某汽车保险服务公司提供的不是保险,其只具有保险代理和保险经济的资质,不具有承保的资质。法院判决物流公司向李某返还商业保险的保费,物流公司私自购买的某汽车保险服务公司的保险服务不是保险,由物流公司承担购买该汽车保险服务的费用。

汽车保险服务公司提供的服务是否属于保险?

不一定。这完全取决于该公司是否持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NRTA,原银保监会)颁发的保险牌照。

持牌保险公司:提供的就是“保险”

这类公司是保险公司本身(例如:人保、平安、太保等)或其直属的分支机构。它们直接与车主签订保险合同(保险单),收取保费,并依法承担保险责任。它们提供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交强险)和商业车险(如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等)是标准、受严格监管的保险产品。能够出具正式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保单,合同受《保险法》约束和保护。

保险中介/服务公司提供的是“保险服务”或“解决方案”,其本身不是保险这类公司数量更多,它们通常被称为: 保险代理公司:代表保险公司销售保险,是保险公司的“零售商”。(例如:4S店附带的保险代理服务) 保险经纪公司:代表客户(车主)的利益,从众多保险公司中挑选合适的产品,是客户的“采购顾问”。 第三方服务公司:提供与保险相关的增值服务,例如:事故救援服务(拖车、送油、换胎)维修服务(与修理厂合作提供维修)理赔代办服务(帮助车主处理复杂的理赔流程)汽车延保服务(注意:延保是服务合同,不是保险)

这些中介或服务公司自身不承担保险风险。它们不设计保险条款、不定价、不承担最终的赔付责任。风险最终的承担者仍然是背后的持牌保险公司。它们提供的是销售、咨询或理赔流程中的服务。

如果一个公司自称“汽车保险服务公司”,您需要查明它到底是保险公司(风险承担者),还是保险中介或服务提供商(服务提供者)。最简单的方法是查看其营业执照和是否持有保险业务经营许可证

存在哪些风险?

无论是从保险公司直接购买,还是通过中介服务公司购买,都存在一些风险,但侧重点不同。

A. 从保险公司购买保险的风险(主要与产品本身相关)

1 保障不足风险:为了追求低价,车主可能只买交强险或保障范围非常有限的商业险。一旦发生重大事故,赔偿金额远远不足以覆盖损失。

2条款误解风险:保险条款复杂,含有大量专业术语(如“绝对免赔率”、“责任免除”等)。车主可能因未仔细阅读或理解错误,误以为某些情况会赔,实际却不在保障范围内。

3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极少数情况下,保险公司可能因经营不善出现偿付能力问题,虽然中国有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但依然可能影响理赔效率和体验。

4续保与保费上浮风险:出险后次年保费会上涨,车主可能需要权衡自费修理和报保险哪个更划算。

B通过保险中介/服务公司购买或享受服务的风险(主要与服务和销售过程相关)

 

1欺诈与误导销售风险(最大风险):

虚假宣传:服务人员为促成交易,可能夸大保障范围或隐瞒免责条款。

“挂羊头卖狗肉”:将服务合同(如延保)包装成保险产品销售,让消费者误以为享受的是保险保障。

不实承诺:承诺“全赔”、“什么都赔”,但实际保险合同条款并非如此。

2信息泄露风险:中介公司会收集车主大量个人信息(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车辆信息)。如果公司管理不严,这些信息可能被泄露或用于其他非法用途。

3服务质量风险:

理赔服务差:承诺的“快速理赔”、“代办理赔”无法兑现,流程繁琐、效率低下,反而给车主添麻烦。

维修质量风险:指定的维修厂可能使用非原厂配件或以次充好,影响车辆安全和价值。

救援服务延迟:在需要紧急救援时,服务网络无法及时响应。

4财务风险:

保费挪用:不良中介收取保费后,没有及时支付给保险公司,甚至卷款跑路,导致车主“脱保”。

隐形消费:在服务过程中,以各种名目收取额外费用。

5合规风险:一些服务公司可能打着“互助计划”、“共享保障”等名义变相经营保险业务,这属于非法经营,不受《保险法》保护,一旦出现问题,车主维权极其困难。

给车主的建议

1核实资质:购买前,通过“金事通”APP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查询销售机构是否具备相应的保险业务资格。

2看清合同:无论对方说得如何天花乱坠,一切以保险合同白纸黑字的条款为准。重点关注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保额、保费等。

3支付安全:保费最好直接支付至保险公司的对公账户,而非个人账户或中介公司账户。支付后及时向保险公司核实保单真伪。

4保留证据:保留与销售人员的沟通记录(如聊天记录、录音)、宣传材料等,以防日后产生纠纷。

5选择正规渠道:优先选择保险公司官方APP、官网、客服热线等直接渠道,或信誉良好、规模较大的知名中介机构。

6、不要过于相信所挂靠的物流公司,在其承诺购买保险后,要去所购买商业险的保险公司核实保险购买情况。防止被物流公司退保。

总之,汽车保险服务公司提供的核心保险产品属于保险,但其围绕保险提供的周边服务不属于保险。识别其中的区别,并警惕相关风险,是保障自身权益的关键。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