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林智敏律师代理金融合同诈骗案成功推翻有罪判决宣告无罪

2025/09/19 15:21:07 查看10次 来源:林智敏律师

一、 当事人

公诉机关某市检察院

 

原审被告单位/申诉人某证券营业部

被告人:黄某(某证券营业部总经理)

被告辩护人:林智敏律师团队

 

二、 案情简介

20103月至5月,被告单位与三家客户公司签订《委托国债保管协议》,接收4200万元资金并承诺保本付息。随后,被告单位将该笔资金转委托给被投资公司(被害单位)理财,投资公司向客户支付了固定收益后,将资金用于购买股票。

 

20111月,因股票大跌,投资公司无力弥补损失。被告单位总经理黄某虚构投资公司融资的事实,诱骗其将市值约2154万元的股票作为“保证金”转入被告单位账户。黄某随后未经授权擅自将股票平仓,所得款项全部用于归还三家客户公司的委托本金。被告单位最终全额退还了客户本金并支付了收益。

 

三、被告我方)辩护意见

1、实施欺骗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履行对三家客户公司的还款义务,弥补营业部自身将承担的损失,而非将投资公司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2、平仓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归还客户,并未被营业部或黄某个人侵占

3、本案属于民事纠纷,不应认定为刑事犯罪

 

 案件争议焦点

1被告人黄某及被告单位某证券营业部在实施欺骗行为时,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某投资公司财物的目的?

2该行为是构成刑事犯罪(合同诈骗罪),还是属于应由民事法律调整的合同纠纷或侵权行为?

 

 判决结果

一审

判决被告单位某证券营业部、被告人黄某无罪

 

二审

1、检察机关抗诉后,撤销一审无罪判决,改判被告单位犯合同诈骗罪,判处罚金200万元,并追缴其“非法所得”;

2、维持一审对被告人黄某的无罪判决。

 

再审

撤销二审有罪判决,最终判决原审被告单位无罪。

 

 案件总结

本案的核心在于准确认定“非法占有目的”。法院最终认定,被告人虽实施了欺诈行为,但其目的是为了履行对案外第三方的债务、弥补损失,而非将对方财物非法据为己有。该行为缺乏合同诈骗罪的核心主观要件,本质是民事纠纷,不应动用刑法调整,充分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原则。

 

 本案关键词

#合同诈骗罪无罪辩护律师 #金融证券犯罪辩护律师 #非法占有罪辩护

#广州合同诈骗罪无罪辩护林智敏律师

#广州金融证券犯罪无罪辩护林智敏律师

#广州非法占有罪无罪辩护林智敏律师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