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9 21:13:43 查看22次 来源:吴中律师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与对方父母共同经营店铺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当婚姻走到尽头时,店铺财产的分割往往成为争议焦点。
店铺的产权归属首先取决于登记主体。若店铺登记在公婆名下,法院通常将其认定为公婆个人财产,离婚时不纳入夫妻共同财产分割范围。例如,某案例中夫妻婚后与男方父母共同经营火锅店,但店铺登记在男方父亲名下,法院最终认定该店铺为家庭共有财产中的父母份额,仅对夫妻婚后投入部分进行分割。
若店铺登记在夫妻一方或双方名下,或虽登记在公婆名下但夫妻能提供出资凭证(如转账记录、采购合同)、经营参与证据(如考勤记录、管理决策文件),则可主张夫妻份额。在一起典型案件中,妻子通过提供店铺装修款支付记录、日常采购发票及微信聊天记录,证明其参与经营决策,法院最终认定夫妻占有店铺60%份额。
1、协议优先原则
若家庭内部存在书面协议明确出资比例与权益分配,法院将直接依据协议分割。例如,某家庭在开店时签订《合伙协议》,约定夫妻出资40%、父母出资60%,离婚时法院按此比例分割店铺净资产。
2、出资贡献量化
无协议时,需通过审计店铺账目,核算夫妻与父母的资金投入、设备购置、技术投入等。某案例中,法院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发现:夫妻婚后投入资金占店铺总投资的35%,且妻子负责日常管理,最终判决夫妻获得35%份额,另因其管理贡献额外获得5%补偿。
3、经营贡献折价
对于劳务、技术等无形投入,法院可能参照行业标准折算价值。如某服装店案例中,丈夫负责设计打版,法院委托评估机构认定其技术贡献价值占店铺年利润的20%,据此调整分割比例。
1、实物分割
适用于店铺可拆分且不影响经营的情形。例如,某餐饮店分割时,法院将厨房设备判归掌握烹饪技术的男方,前厅设施判归女方,并委托评估机构确定差价由男方补偿。
2、折价补偿
更常见的处理方式是一方取得店铺所有权,向另一方支付折价款。某连锁便利店案例中,法院委托第三方评估店铺市值200万元,男方取得经营权后,按夫妻份额向女方支付100万元补偿。
3、拍卖分割
当双方均无力补偿且无法协商一致时,法院可启动司法拍卖程序。某汽修厂案例中,店铺经两次流拍后以评估价70%成交,所得款项按夫妻40%、父母60%比例分配。
1、证据链构建
经营期间应保留:出资凭证、采购合同、工资发放记录、税务申报表、微信工作群聊天记录等,形成完整证据链。某案例中,妻子因保存了连续三年的店铺流水账,成功证明其实际控制经营权,最终获得更高份额。
2、债务隔离
需区分夫妻共同债务与父母个人债务。例如,某店铺因扩大经营产生的银行贷款,若贷款合同由夫妻双方签字,即使资金用于店铺装修,仍被认定为共同债务;而父母以个人名义担保的供应商欠款,则不纳入分割范围。
在家庭财产与商业经营交织的复杂场景中,财产分割需兼顾法律规则与商业逻辑。通过系统梳理证据、精准量化贡献、灵活选择分割方式,方能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实现纠纷的实质性化解。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您的权益,我的责任。若您后续需要法律服务的话,可以联系吴中律师。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