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口供,一定不要踩着这几个坑

2025/09/22 11:34:00 查看12次 来源:王诗婷律师

当你被要求去录口供时,千万要小心,别不小心掉进这些坑里,不然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一、避免模糊表达

在录口供时,很多人习惯使用模糊词汇,比如“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但这些模糊表述,往往会让口供的准确性大打折扣,甚至误导办案人员的判断。在某起盗窃案中,证人在描述嫌疑人逃跑方向时说“大概是往东边跑了”,结果警方按照这个模糊的方向调查,浪费了大量时间和警力,却一无所获。直到后来其他线索指向了相反方向,才发现之前被模糊口供误导了。所以,录口供时务必回忆细节,给出精准回答。

二、莫作虚假陈述

有些人可能出于各种原因,比如为了袒护他人、逃避责任,在录口供时编造谎言,作虚假陈述。但这么做是非常危险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都必须受法律追究。曾有一个案例,甲为了帮朋友乙掩饰犯罪行为,在录口供时谎称案发时乙和自己在一起,有不在场证明。但随着调查深入,警方通过监控视频和其他证据,轻易拆穿了甲的谎言。甲不仅没能帮到朋友,自己还因提供虚假口供,涉嫌伪证罪被依法处理。所以,如实陈述所知事实,不夸大、不隐瞒,是录口供的根本原则。

三、勿主观臆断猜测

录口供时,一定要严格区分主观想法和客观事实,只陈述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情况,不要加入自己的主观猜测、判断和评价。在某起邻里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中,报案人丙称:“我觉得肯定是丁干的,他平时就脾气暴躁,和我有过节。”但警方经过调查,发现真正动手的另有其人。丙的主观臆断不仅误导了警方的调查方向,还差点让丁蒙冤。所以,只提供客观事实,把判断的权利交给办案人员,才是正确做法。

四、警惕诱导性提问

办案人员在询问过程中,有时可能会提出一些带有诱导性的问题。比如“你当时是不是很生气,所以才动手了?”面对这类问题,一定要保持冷静,坚守事实,不要被对方的思路引导。如果确实不清楚情况,不要顺着对方的诱导回答,可以用“我只知道事实是……”“对于您说的这个推测,我没办法确定”等回应。曾经有犯罪嫌疑人戊,在面对“你承认了这件事,就能从轻处理,早点回家”这样的诱导时,一时冲动承认了并未实施的罪行。好在后续律师介入,通过调查取证推翻了这份被诱导做出的口供。所以,面对诱导性提问,务必坚守底线,避免作出违背真实情况的陈述。

录口供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关系到案件的走向和当事人的权益。希望大家在录口供时,一定要避免上述这些坑,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配合司法机关工作,这样才能让法律得以公正地执行 。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