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3 14:26:27 查看31次 来源:戚聿山律师
如何理解共同继承
在我国的继承生活实践中,在法定继承开始后,单独继承比较少,共同继承更常见。在共同继承中,对内涉及各共同继承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对外涉及被继承人的债权人等遗产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共同继承对遗产的管理、使用、收益、处分、清算及分割,均十分重要。
共同继承存在的基础:
我国的民间习惯是:一般情况下,父母一方死亡后,并不进行继承,直至另一方也死亡后,才对父母遗留的遗产进行继承。由于我国的继承制度是被继承人死亡是继承开始的时间,继承人自此时起,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所有权,因此,父母一方死亡后,不管其继承人是否继承遗产,只要是不放弃或者未丧失继承权,就自动取得遗产的所有权,因而形成未分割遗产的共同继承。
法律规制:
在继承领域,共同继承是一个特殊问题,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但是《继承法》和《民法典》都没有对其做出具体规范。
理解共同继承的必要性:
1、共同继承发生在家庭具有近亲属身份关系的成员之间,厘清近亲属之间的关系,确定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就很复杂,加上近亲属身份关系中一般存在较多的纷争和意见,属于“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范围。探讨解决共同继承的规则,对于维护家庭关系,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在我国现实生活中,一个家庭的父母一方死亡后,一般不进行析产继承,夫妻财产、家庭财产、个人财产并没有明显界限,遗产份额尚未确定,则共同继承的继承份额亦无法确定,无形中增加了共同继承的难度。在经过很长时间另一方死亡后开始继承,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财产进行析产,对遗产范围进行界定、对继承份额的确定,对遗产进行分割都要进行两次,而时过境迁,增加了共同继承财产的分割难度。
3、共同继承面临两种法律规范调整。《民法典》规定的继承规则调整继承关系,《民法典》规定的物权规则调整共同继承财产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完善共同继承规则的意义:
依靠《民法典》规定的继承编和物权编相应规则的指导,在理论和实践上完善共同继承规则,不仅有利于共同继承纠纷的解决,更有利于平衡家庭成员之间的财产利益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