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背景的律师谈“套路贷”案件中诈骗金额的数据分析与核减怎么做?

2020/04/16 10:23:39 查看1329次 来源:向超群律师

  本文是在“套路贷”案件阅卷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不周延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先扯点闲篇,上一碗鸡汤吧。胡适说:“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用网红用语翻译一下就是:“从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只要认真对待生活,终有一天,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将绚烂成花。”

  废话始絮叨,还未入正题。

  从数据分析师转行干律师起,我以为跟数据分析不会再见了。直到后来参与了一些经济类的刑事案件,特别是这几年严厉打击的“套路贷”案件,我才发现这个领域的数据分析需求是如此强烈,数据分析人才是如此奇缺,在这个领域大有数据分析的用武之地。

  为什么说经济类的刑事案件中有强烈的数据分析需求?

  大家知道经济类的案件基本都是以涉案的金额定罪量刑的,诈骗500块和诈骗500万的后果天差地别,所以在犯罪嫌疑人有罪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将数额降低。

  具体到“套路贷”案件中,现在很多的“套路贷”都是网络套路贷,放贷的所有数据都是在某个APP的服务器里面存着。公安部门人赃俱获之后,直接从查封的服务器上下载下来数据,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种情况下数据分析的场景和我在互联网公司做数据分析的场景极为相似。所不同的是,我们在互联网公司的时候各种数据基本是越高越好,但是现在基本是希望越低越好。)

  警察拿到数据之后,可能就是把所有的明细数据堆在案卷里,然后算一个总数,就算到了起诉建议书里。或者是拿到了犯罪嫌疑人公司的统计表,直接就以公司自己的统计的某个数据作为定罪量刑的犯罪数额。

  事实上,做过数据分析的人都知道,同样的数据很可能有不同的统计口径。为了不同的目的而统计的数据,可能因为统计方法的细微差别、数据处理的细微差别而在结果上产生巨大的差异。

  另外,公安机关在办案时不可能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细致。比如,在“套路贷”案件中,公安机关一般倾向于认为,只要是犯罪人在公司期间的所有相关数额,都要算作其诈骗金额。警察一般不会细致考虑你们岗位、级别等的差异。举个普遍的例子,如果我1月1日作为一个普通的员工入职,入职的时候培训了一整天,那么1月1日当天的营业额算不算我的套路贷金额?从犯罪嫌疑人的角度来讲肯定是不希望算,因为我刚来啥也没干,啥也不知道。对不对?但是警察怎么可能考虑这么多情况!

  因此,只要发现数据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有希望把数额往下降;数额降低就很可能意味着刑期的减少。

  所以说在很多经济类的刑事案件中,数据分析是刚需。

  既然数据分析在经济类刑事案件领域是刚需,那供给够不够?

  显然是不够的。我们来看看法律共同体的各建设方及周边的情况如何?

  首先是律师,法学基本都是当年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头疼数学的人的首选专业,可能也少有学数学或掌握了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的人转行做了律师。一个excel都用得不溜的律师,当你把50卷打印好的纸质表格扔给他的时候,他又能干什么?所以,律师基本是没戏。很少有人去研究那些表格的。

  其次是警察和检察官。他们有先天的数据优势,他们有取证的权利和便利,有很多现成的数据可以分析,但是他们主要是没有动力去干这个事儿。而且警察那么多案子要办,谁能有空给这种团伙作案中的每个犯罪嫌疑人都精雕细琢仔细核算金额?因此,我们看到很多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最后都说,我认罪,但是这个数额不对,因为公司总共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钱。

  法官就更不用说了。如果前面的这些流程都没有把数额搞得一清二楚,法官居中裁判也就只能大而化之了。

  另外,现在很多案件都会请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但是我敢说现在的审计报告基本都是走个形式。我见过的审计报告中,有两个CPA的签名笔迹非常相似大概率是挂名的,有见过只有加减运算根本没有什么有价值信息的,也见过寥寥数语却漏洞百出的。因此,公安机关基本上认为做了就行,有第三方背书或背锅就达到了目的。事务所拿了钱就行,格式模板一套,怎么简单怎么完事。(我甚至从中发现了商机,如果做一个专注该领域审计和数据分析的事务所,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对各方都大有裨益。)

  所以,这个领域既有动力,又有技能和工具,把这个领域的数据分析干好的人,就微乎其微了。

  看来,跨界是跨对了。

  废话到此为止,下面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将数据分析的一些思路、技巧和工具应用到经济类的刑事案件中的。

  以某网络套路贷案件为例。

  一、“套路贷”案件中的跟金额相关的指标、含义及关系。

  “套路贷”获利的主要方式有三个名头:砍头息、延期费和逾期费。比如借条上写的是1000,转了1000之后,立马要回来300。这个提前收取的30%就是砍头息,就是提前收取的利息。延期费呢,就是说,本来约定1000借一周,第六天就去问张三,你明天能还吗?还不上的话你可以续借,续借的话每天要加收5%,这个每天50块就是续借费。如果你续借一天,还是还不上,也不说继续续借了,这个时候算作逾期,每天收名义本金的7.5%。逾期费的比例必然比延期费高。

  通过这三种名头,将债务的账面价值在短期内快速垒高之后,开始各种暴力催收。

  交代完背景,问题来了:

  1、初级:如果张三借了7天之后又续借了3天才还,实际利率如何认定?30%?42.86%?1560%?2228%?

  2、中级:如果有1万个人总共借了2000万(名义借款金额),实际回收的款项是1600万。请问以砍头息的名义诈骗的金额是多少?200万(1600-2000*70%)?600万(2000*30%)?还是其他?

  3、高级:如果有1万个人总共借了2000万,回收了1600万。但是情况比较复杂:有的人还了,有的人没还;有的人到期直接还了,有的人续借几天之后还了,还有的人逾期了几天还的。请问,诈骗金额是多少?

  4、高高级:如果把上面两种情形的金额再区分为既遂金额和未遂金额,分别是多少?

  1、本息归还之前,诈骗未遂。

  举个例子,假设某公司第一天从事“套路贷”,给张三借款1000块,当时就要回来300的砍头息,约定第七天归还1000的本金(因为利息已经先收了)。这个时候,虽然他拿到了300的砍头息,但是总体上这个300还是从他的本金里面出来的,还不算其诈骗金额。

  只有当张三归还了1000的时候,对放款公司来说300的砍头息才真正落袋为安(或者说落袋为“案”),这时300才是诈骗的既遂金额。

  因此,如果放出去2000万,只要没有都收回来,既遂的砍头息肯定是低于600万的。

  2、后续收回的款项中包含了本金和利息,本金是不算做诈骗金额的,因此需要拆分。

  结合上图去看,上图显示,名义上放出去的2000万,实际回收了1200万。这个1200万里面包括了什么内容?答案是本金和利息。(重点想清楚:砍头息是利息,还款是要按2000万还的,虽然实际放出去的只有1400万)

  因此,1200万就是包含了70%(即840万)的本金,和既遂的360万(1200*30%)的砍头息。换言之,上图中名义上的600万砍头息,还有240万未遂。

  再举个例子,如果借给张三1000,借给李四2000,扣除掉砍头息300和600,两人实际到手的借款是700和1400。还的时候张三和李四应该分别还1000和2000。如果张三还了1000,就相当于被诈骗了300元;李四还没有还,所以600还是未遂状态。

  3、如果所有人都是到期按时或提前归还,那么就不存在“续借费”和“逾期费”。换言之,到期不还是造成“续期费”和“逾期费”的原因。而只要案发时用户借的钱还没还上,相应的“续借费”和“逾期费”就是未遂的状态。未遂的金额不应作为诈骗金额起诉,至少应该将既遂金额和未遂金额分开处理。

  这点应该不难理解。因为本身就是因为还不上钱,用户才会去续借或者直接逾期不还,那么对应的每天5%的续期费或每天7.5%的逾期费,就只是在“套路贷”公司的账面上进行了累积,并没有真正收上来。只有收上来之后,才是既遂的金额。

  在实务中,有的公安机关或者其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看到“套路贷”公司的运营数据表上已经统计好“续借费”了,就直接指控成犯罪数额了。事实上,这一块可以核减下来的未遂金额,通常都有比较高的比例。

  4、一般来说,“逾期费”中未遂的比例可能比“续借费”中的未遂比例更高。

  “逾期费”涨起来速度是非常快的。也正是因为涨得吓人,可能很多人都还不上;因为有很多人还不上,所以才有了专门的催收团队和各种各样的催收手段。

  实务中,逾期费都被指控为犯罪数额的情况比较少,明显的、常识性的错误还是不能说犯就犯。

  5、也有实在还不起,贷款公司收点算点,可能存在豁免部分债务的情形,这种情形下需要确认是否已将减免的金额从被指控诈骗额中扣除。另外,需要关注减免的部分到底是逾期费/续借费, 还是砍头息。如果是砍头息,可能跟本金混到一起了,会导致账面上显示的已经回收的本金和待回收的本金之和,与总体的实际出借金额不匹配。

  二、“套路贷”案件中如何运用数据分析的一些技巧。

  1、问题的简化:回到业务的初期,通过最初的几笔业务确认指标逻辑。

  举例,当我们面对一个这样的表格时,可以做哪些分析?得出哪些结论?哪些是犯罪金额哪些不是?哪些是既遂金额,哪些是未遂金额?有没有错误的数据?

  实务中的表格肯定比这个数据复杂太多,看上去立马晕了,对不对?那么,应该怎么分析呢?

  我的建议是:回到业务的初期,通过最初的几笔业务确认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

  具体是这么干的:

  第一步:我们回到业务开展的第一天,看看那天发生了什么。(因为最开始的数据少,更容易厘清指标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第一天的业务,分4笔放出去3800块钱。那基本上就是3笔1000,一笔800。(可以找到案卷的明细去交叉验证。)第二步:按照案情确定的业务逻辑往下推理,看这几笔业务会如何发展,找指标之间的关系。这个情况下无非是3种情况,一是到期直接就还了;二是提前一天去续借,收5%的续借费;三是到期了不还也不管,账上就记逾期,记每天7.5%的逾期费。这三种情况表现在数据上就是图示三个箭头的走向。

  第三步:根据指标特点判断总体金额是既遂还是未遂,有没有什么逻辑错误。比如检察院可能会按照D列的续借金额(延期费)+G列的手续费(砍头息)+H列的收款滞纳金(逾期费)作为指控的诈骗金额。那么,这么做就是有问题的,因为续借金额里面有未遂的金额,只是账面上记载了一笔,很多都没有收上来,还有未到期的。另外,最后两列是不可以求和的。因为I列的4个1000是同一笔逾期的1000,而最后的逾期金额本身就是累计,不能再加总为750。

  2、抽样与反证:寻找检方的漏洞和错误,但是不一定非得计算出精确的数额,因为数据量太大而缺乏可操作性。

  如果能计算出正确的数据,肯定是极好的。但是很多情况下,因为数据都是打印在纸面上的PDF文件中的表格,不可能把几十卷的数据都抠出来,所以计算精确数额往往不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只要我们能证明检方的数额是明确的错误,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

  如果还想再往下一步,可以通过抽样的方式,确定一个调减的比例,作为我方的主张。还是举例说明:如果检察院以C列的手续费而不是G列的收款手续费作为指控的数据,就可以指出检察院的计算方式存在若干种问题。比如,未到期的肯定没还,不算既遂;已经逾期的也没有还,不算既遂。如果真的想出个较为靠谱的数字,那就还是选取数据的一部分,比如业务刚开始的数据作为抽样,计算出样本的比例,去推算总体的金额。

  3、具体技巧:OCR文字识别软件的局部运用

  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匹配操作。比如,我想知道某一天放款的100个用户,有多少个是第七天就还款了的。如果有原始的excel工作表格,一个vlookup公式,10秒就搞定了。

  但是在我们的场景下,惨无人道的情况发生了,我们面对的是excel表格打印出来的案卷,经过扫描之后的给到律师的PDF文档或者图片。但是这个电子文档是没法直接使用的。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一天的100个用户的名字抠出来,然后看第七天的还款名单里,出现了多少个。

  不得不提,这是一个特别惨无人道的事情,但是没有办法,该干还得干。

  我使用了一个OCR的文字识别微信小程序,叫做“迅捷文字识别”,小批量的处理还比较好使。

  步骤是:(1)拍照(拍照的时候尽量将表格的边框和小程序的框线平行);(2)识别后,复制文字,发送到微信;

  (3)复制、粘贴到excel表格中,vlookup匹配。如果有时候需要一个一个的从案卷里面抠文字或者数字,可以试试这个技巧。

  即使有一些小工具可以帮我们提高效率,但要想将所有的数据都转化成电子表格,仍然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有两个梦想:

  1、有一天律师能拿到涉案的原始Excel表格,进行数据分析。(从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的角度看,完全是应该提供出来的,因为数据已经完全在案卷中。提供出来只是提高效率。)

  2、市面上应该有一类专门定位于给司法系统做审计和数据分析的会计师事务所,给公检法律师各方都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审计和分析,让定案的数据更加客观真实。利基市场,没什么竞争,肯定是大有可为的。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哪天就实现了呢?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