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7 13:24:15 查看256次 来源:贾慈航律师
在商业合作中,合同是保障交易安全的“护身符”,但很多人在遭遇违约时,常常分不清该主张违约金还是要求赔偿损失。有人以为“只要对方违约就能拿到高额违约金”,也有人认为“必须拿出损失证据才能索赔”。今天我们用3个真实案例,带你看懂法律如何保护你的钱袋子!
一、违约金:违约就要赔钱的“契约精神”
案例:
王总与建材公司签订100万瓷砖合同,约定“逾期交货每日支付5‰违约金”。建材公司因生产线故障延迟10天交货,但王总工程未受影响。建材公司以“未造成损失”拒绝赔付,法院最终判决建材公司支付5万元违约金。
法律真相:
根据《民法典》585条,违约金的核心是“契约必须遵守”。只要存在违约行为,无论守约方是否实际受损,违约方都必须按约支付。这就像签订了对赌协议——违约就要兑现承诺。
企业须知:
① 建议在合同中明确违约金计算方式(如:合同总额的20%/日万分之五等)
② 违约金过高(超过实际损失30%)可能被法院调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5条规定: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违约造成的损失,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的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主体、交易类型、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履约背景等因素,遵循公平原则和诚信原则进行衡量,并作出裁判。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人民法院一般可以认定为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二、损失赔偿:没有证据可能一分钱拿不到
案例:
李女士定制高端橱柜逾期2个月安装,合同未约定违约金。李女士主张商家赔偿“租房损失3万元”,但因无法提供租房合同、转账记录等证据,法院仅支持3000元象征性赔偿。
法律底线:
主张损失赔偿必须同时满足三大要件:
①违约事实客观存在;
②能够举证实际损失金额;
③违约行为与损失存在因果关系。
证据清单
️ ①额外支出凭证(如紧急采购发票)
②第三方评估报告(如工程延期损失)
③预期利益计算依据(如订单合同)
三、双重索赔陷阱:你可能在白白浪费诉讼费!
常见误区:“既然对方违约了,我既要违约金又要赔偿损失!”
贾律师解读:
根据我国法律和司法实践,违约金与赔偿金原则上不得同时主张。但当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损失时,可以请求增加至损失数额。例如:合同约定10万违约金,实际损失15万,可要求补足5万元差额。
相关法条:
《民法典》第585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诉讼策略:
① 优先选择主张违约金(举证责任轻);
② 预估损失较大时,建议直接主张赔偿金;
③ 签订合同时可以约定:“违约金不足弥补损失时,违约方应继续赔偿”。
四、企业家必学的3个避险锦囊
1、“阶梯式违约金”条款
例:逾期交货前3日按日1‰计付,超过3日部分按日2‰计付
2、“损失预估清单”附件
在合同附件中列明:商业秘密泄露损失计算方式、客户流失赔偿标准等
3、“双保险”特殊条款
针对核心条款可特别约定:“本条款违约除支付违约金外,还需赔偿因此产生的数据恢复费用、商誉损失等”
结语:
聪明的企业家既要会签合同,更要懂得用法律武器精准维权。所以,下次签合同前,记得先问自己这三个问题:①核心义务是否设定了违约金?②损失赔偿范围是否明确具体?③是否有证据留存方案?
贾律师建议在签订重大合同时,委托专业律师设计“违约金+损失赔偿”组合条款,让你的每一分权益都不再“裸奔”!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