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为何对网上开庭说"不"? 这5个风险你可能想不到

2025/02/12 19:24:48 查看380次 来源:贾慈航律师

最近几年,网上开庭成了热门话题。足不出户就能打官司,省时省力,听起来很美好对吧?甚至有法律咨询公司公开宣传“网上开庭”,割了一大批韭菜。但很多律师却悄悄劝当事人:“除非万不得已,最好别选网上开庭。”为什么方便快捷的新方式,反而让专业人士顾虑重重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线上庭审背后那些普通人想不到的“坑”。

一、你以为的“网络稳定”,可能毁掉一场官司

去年某借贷纠纷案中,原告刚说到关键证据时,被告的网络突然卡成“PPT”。  

法官不得不三次中断庭审,被告最后干脆以“信号差”为由拒绝继续。  

再试想你作为离婚案件的原告在陈述离婚原因时,画面卡在痛哭流涕的瞬间,而对方律师却流畅地抛出精心准备的反问...

律师吐槽

“线下开庭法官可以强制到庭,但线上断线?只能改期重开。碰上故意拖延的,耗半年都是常事。”

二、屏幕挡住的不仅是脸,还有“潜台词”

资深法官曾和我分享过他的观察:线上庭审时,当事人说谎的概率比线下高23%。因为视频框就像个安全屏障,人们更容易隐藏不安的小动作。

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当事人疯狂给律师递纸条,摄像头却拍不到桌下的小动作或者这样的画面:对方证人眼神飘忽手抖出汗,但在美颜滤镜下显得镇定自若

律师揭秘  

“庭审不仅是听说话,更要看微表情、肢体语言。隔着屏幕,就像戴着墨镜找人,关键细节全丢了。”

 三、你的“证据”可能变成一团马赛克

某合同纠纷案中,原告在线出示签名页,对方突然发难:  

“这印章颜色太浅,视频里根本看不清真假!”  

法官最终要求线下补交原件,案件被迫延长三个月。  

血泪教训:

文书褶皱、笔迹深浅、物证瑕疵...这些在手机镜头前通通可能变成“罗生门”。

四、少了法庭的压迫感,有些人就开始“作妖”

线下法庭里:法警就在身后;国徽高悬头顶;说谎的人会结巴冒汗  

换成线上场景:证人在自家客厅翘着二郎腿编故事;被告偷偷开着微信群找人支招.

法官直言:

“对着屏幕很难维持司法威慑力,伪证成本直线下降。”

五、你以为的“私密空间”,可能全网直播

某离婚案当事人穿着睡衣开庭,没想到:  

家人突然推门而入; 隔壁装修声穿透房门;手机弹窗跳出朋友消息;更可怕的是,曾有黑客攻破庭审系统盗录视频。  

安全警告:

“家不是保险箱,网络也不是私人专线,秘密庭审可能变成公开吃瓜。”想一想离婚案件不公开开庭,但燕东萍的离婚案子为什么可以火遍全网。

律师建议:这些情况可以“上网”,但要注意...

1、简单程序:公告送达、管辖权异议等  

2、紧急情况:当事人住院、在外地隔离  

3、必须做好:  

提前测试网络+备用设备  

准备纸质证据补交方案  

选择绝对安静的封闭空间  

 

记住:庭审是沟通的艺术。越是复杂的债务、离婚、刑事案,越要争取线下开庭。毕竟在现实法庭里,你能看见法官皱起的眉头,能听见对方加速的呼吸——这些,才是决定胜负的隐秘砝码。下次法官询问开庭方式时,不妨想想:你愿意用200Mbps的网速,去赌后半辈子的人生吗?

文末提醒 

技术改变生活,但司法公正需要温度与威严并存。  

下次听到律师劝你“别嫌麻烦,来现场吧”,  

别忘了他们是在守护你那句没说出口的潜台词:  

“我要的不仅是效率,更是稳稳的公平。”

转发提醒:打官司不是网购,有些“便利”可能要付出更大代价。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