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7 17:09:55 查看81次 来源:贾慈航律师
在司法的舞台上,每一场继承纠纷案件都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人性、利益与法律的复杂交织。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场令人深思的继承纠纷庭审经历,从中我们能看到法律程序的严谨,也能洞察到人性在利益面前的种种表现。
案件的开场,是原告一纸诉状将我方告上法庭,原告提交了遗嘱,主张对拆迁利益进行分割。因为中间经历过其他程序,所以本案从起诉到第一次开庭长达一年时间,但直到第一次开庭,原告才突然亮出所谓的遗嘱。这一行为让我方不得不提出异议,并申请延长举证期限,只为能充分应对这份“迟到”的证据。
而我方则提供的三份家庭成员之间签订分家协议,原告坚称自己从未签署过。为了揭开真相,我们申请了指纹鉴定。当鉴定结果显示其中一份协议上的指纹属于原告时,本以为真相已然明晰,可原告依旧拒不承认。庭审过程就像一场充满反转的悬疑剧,让人目不暇接。
今天开庭时,原告又拿出一份新证据——他自己保管的分家协议。这份分家协议跟我们之前向法院提交的协议一模一样。据他所说,这份协议自2009年就已存在,只是上面有原、被告父亲写下的不认可该协议的字样。但令人质疑的是,原告在起诉前就知晓这份协议的存在,却在前两次开庭时对法官声称对该协议毫不知情。这种明显的前后矛盾,无疑是在公然浪费宝贵的司法资源,也让我们对原告的诚信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在庭审现场,还有一个小插曲。我方客户情绪激动,不停地发言。尽管我多次暗示他少说,但他依旧停不下来。发言越多,漏洞也就越容易被对方抓住。在法庭上,并不是言辞越多就越有利,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对方攻击的突破口。法官和对方律师敏锐地捕捉着这些漏洞,虽然目前还无法判断这是否会影响最终的判决结果,但这也给我们所有人提了个醒:庭审发言,贵在精准和恰当。
庭审结束后,还出现了一个小状况。书记员遗漏了原告要求添加的一句我方说的话(这句话说没说说过,忘了),在我们已经签字之后原告律师才提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赶紧带着客户离开了法庭。
这场继承纠纷庭审,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法律追求真相的道路并不平坦。从隐瞒证据到对协议的反复否认,再到庭审中的种种表现,都让我们看到有些人在利益面前可能会迷失自我。但我们相信,法律是公正的,它不会被谎言和伪装所蒙蔽。无论过程多么曲折,我们都期待着一个公正的判决,让法律的天平回归平衡,让正义得以伸张。希望通过分享这个案例,能让大家对继承纠纷案件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让大家认识到在法律程序中遵守规则、保持诚信的重要性。
如果您有任何法律问题可以联系我。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