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9 14:48:51 查看183次 来源:郭晨阳律师
一、概念明晰
私域是指品牌拥有可重复、低成本甚至免费触达用户的场域,例如微信生态中的微商、团购群、种草群等。在数字经济时代,“流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产品或内容的主要作用不是直接通过销售赚钱,而是创造流量。在此背景下,寻求成本更低的流量来源成为一种必然的市场反应。“私域流量”应运而生,成为当下最受追捧的营销模式之一,私域流量基于信任和利益而建立,是一个封闭性流量池,是互联网营销的重要工具。
随着疫情发生,2020年后线上社群得到了猛烈的增长,各种团购群便是简单的私域,而这些社群、企业微信号、朋友圈等必然伴随着大量的私域流量。与此同时,那些复购周期短、购买凭印象、用户讨论聚集、口碑相传激活作用突出的消费品开始成为私域营销的主力产品。
而随着私域的大热,却有很多私域的运营者涉及刑事法律风险,最常见的便是从事“黑、五类”产品经营者,笔者以此为切入,浅谈私域营销中的刑事风险。
何为“黑、五类”?
黑、五类不是指五类产品,而是“黑”意思就是擦边,擦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则的边。“五类”也是泛指,包括但不限于美白、减肥、丰胸、抗衰老、私密保养、壮阳、增高、治脚气、医疗保健器械等等,甚至是在线算命、看、风、水、卖佛牌这些也都算。总而言之,所谓“黑、五类”就是指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产品,而且大概率是三无产品,特征是根据人群痛点需求来放大,吹嘘功效,但实际上作用不明的产品。
在当前普遍焦虑的社会背景下,黑、五类”产品能够稳稳戳中需求,加之其低成本、高利润、难监管,于是大量人员通过平台等公域宣发引流,将用户引流至私域中,最终达成交易。
笔者曾代理过一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案件,该案内诸多被告人便是通过微信等“私域”售卖所谓的“韩国减肥药”。后经查,售卖的减肥药均系三无产品,且其中含有麻黄碱等有毒、有害物质,对于人体有着较大的伤害作用,最终该案被告人均被判刑。
二、私域常涉犯罪
一、“伪、大师”“国学”课程
包括但不限于手相、算命、周易、八卦等,这类私域课程很可能涉及诈骗、逃税、组织领导传销活动、虚假广告等罪名。
如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法院审理的(2023)鲁0902刑初14号林某某诈骗罪一案中,2020年4月至2022年8月,被告人林某某通过网络直播、建立微信群、线下见面等方式,向何某某、贾某等多名被害人谎称自己是佛道双修的高人,以缴纳入群费、设立风水堂口场、“查事”“改运”“增财”、高价售卖“水晶球”“转运珠”等名义,骗取被害人,后被告人林某某将上述钱款挥霍。法院认为,被告人林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最终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二、微商、团长等售假
该行为可能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销售伪劣产品罪等。
1.【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如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审理的(2023)沪0106刑初624号,张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一案,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被告人张某1从他处进购假冒“THENORTHFACE”、“Patagonia”注册商标服装,加价后通过淘宝店铺、微商相册、微信对外销售,2022年12月8日,公安机关在张某1暂住地查扣假冒上述品牌商标服装39件,经司法审计,张某1销售金额170余万人民币,扣押假货货值金额人民币3,000余元。法院认为,被告人张某1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对外销售,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其行为已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2.【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如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审理的(2022)沪7101刑初280号黎青青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案,2021年12月起,被告人黎青青从他人处购买或自行生产含有西布曲明成分的减肥胶囊,并通过微信对外销售。公安机关接报后经侦查,于2022年8月3日将被告人黎青青抓获,同时从被告人黎青青处查获手机2部、减肥胶囊704颗、包装袋140袋。经检测,上述减肥胶囊中均检出西布曲明成分。法院认为,被告人黎青青生产、销售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其行为已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3.【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如江苏省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审理的(2019)苏0891刑初23号李学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一案中,2017年3月至2017年7月期间,被告人李学明知被告人唐中书提供的“妙瘦”减肥产品无出厂检验合格证明或其他证明文件,仍从被告人唐中书处进购,并通过微信平台,以每套33元的价格(一盒A片搭配一盒B片)对外予以销售。共计销售A片163箱,293400粒,B片380箱,342000粒,销售金额为434133.33元。法院认为,李学明知其所销售的减肥产品不具有减肥功能,仍以假充真,予以销售,其行为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三、出售私域客户信息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2023年4月,齐某某、艾某某等人成立工作室,招聘主播进行直播带货,主要销售保健食品。但是因直播带货竞争激烈,工作室销售不佳,出现亏损。因顾客在直播间下单后留存的个人信息,也即工作室存在“私域流量”。于是,齐某某、艾某某商议通过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方式来弥补工作室的经营亏损。同时,根据保健品类型的不同,如“减肥”“降压”“降糖”等,对客户订单数据进行分类、分组出售。当艾某某根据买家所需的数据种类、数量进行报价时,孙某某便安排贾某某导出和发送数据,买家收到数据后即将款项打到齐某某的个人银行账户,并利用上述数据进行电话推销、信息骚扰。最终,齐某某、艾某某等5名被告人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一年六个月不等。
三、总结
私域运营现已成为新的风口,其虽潜力巨大,但如果违规操作,风险也不小。私域运营应当遵循合法合规的原则,有些灰色地带看似有利可图,但一旦触及法律底线,后果不堪设想。与其冒险,不如脚踏实地,合法经营,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