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限高,担刑责,信用卡逾期的风险需重视

2021/07/23 11:08:18 查看1019次 来源:张羽律师

自2020年初爆发疫情以来,很多人因为受到影响,或丢失工作,或没有收到工资,继而发生信用卡透支的情况。根据律师观察,自去年年底以来,各地法院陆续受理了大量信用卡纠纷案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大家肯定都担心信用卡逾期会不会受到刑事处罚的风险,要承担什么后果。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本文会逐一为大家分析。




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较大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根据司法解释,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其中恶意透支的金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当予以刑事立案。
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因恶意透支信用卡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至少需要满足以下几点:一、持卡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二、持卡人故意超过规定限额透支,或者故意超过规定期限透支;三、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对于是否构成犯罪,最核心的争议点在于如何判断持卡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判断,应当综合持卡人信用记录、还款能力和意愿、申领和透支信用卡的状况、透支资金的用途、透支后的表现、未按规定还款的原因等情节作出判断。其中比较典型的几种情形为: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使用虚假资信证明申领信用卡后透支,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通过逃匿、改变联系方式等手段,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犯罪活动的;
根据上述规定来看,如果持卡人因为疫情的原因导致突然失去工作或者收入来源而无法偿还信用卡的,不属于恶意透支,更不属于信用卡诈骗。
不过,更多人遇到的是这种情况,因为在疫情期间一时间没有收入来源而透支信用卡,结果发现疫情很长时间没有好转,导致长时间没有收入来源而无法偿还信用卡。这种情形比较类似于“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但两者区别还是很明显,对于前者而言,透支信用卡是为了缓解资金一时紧张,是拥有偿还信用卡的意思,而后者从始至终都没有还款的意思。所以,前者是不构成犯罪的。





民事法律后果

信用卡逾期后,首先银行会将持卡人逾期的信息登记到征信系统中。之后,银行会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催收,第三方机构会通过与个人达成分期还款协议等方式进行催收。如果无法实现催收效果,第三方机构会代银行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支付令。经法院审理判决生效后,如果持卡人无法偿还欠费,银行会申请强制执行。银行在申请强制执行的同时,会申请法院将持卡人列入限制高消费名单。
主要的限制高消费内容包括不得有以下以其财产支付费用的行为:
(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三)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四)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五)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六)旅游、度假;
(七)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八)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九)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高消费行为。




结论

在信用卡愈来愈普及到今天,信用卡逾期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频发的事情。不同于以前,随着近年来法律不断完善、执行措施愈加健全,持卡人遇到信用卡逾期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实施民事行为时就已经极大的限制。而根据刑法谦抑性的要求,司法机关应当尽量不适用或者少适用刑法,尽量只在其他法律规范无法起到抑制违法行为、不足以保护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司法机关才适用刑法。因此,对于一般的信用卡逾期行为,不应认定为犯罪行为,而是应当在民法范畴内予以解决。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