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3 17:34:57 查看360次 来源:仇露律师
赔偿项目 | 计算公式 | |
1. 医疗费 |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 |
2. 误工费 |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按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受害人无固定收入,受害人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平均年收入:公式=最近三年平均年收入÷365×误工期限受害人无固定收入且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平均年收入:公式=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65×误工期限 | |
3. 护理费 |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 | |
护理人员无收入或雇佣护工 | 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护理期限(天)。标准一般为住院期间护理费100-120元/天,出院后护理费80-100元/天。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 |
4.交通费 |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 |
5. 营养费 |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 |
6. 住院伙食补助费 | 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其合理部分应予赔偿。 | |
7. 残疾赔偿金(2020年3月20日后计算方法) | 残疾赔偿金=(上一年度全省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上一年度全省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上一年度全省平均负担系数×劳动力丧失比例×20年(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 1. 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 2018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为21948元,经营净收入为5386元;2019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为23836元,经营净收入为5636元;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为24657元,经营净收入为5703元。2021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为26721元,经营净收入为6215元。2. 全省平均负担系数2018年全省平均负担系数为1.78;2019年全省平均负担系数为1.78;2020年全省平均负担系数为1.84;2021年全省平均负担系数为1.80。 |
8.死亡赔偿金(2020年3月20日后计算方法) | 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全省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上一年度全省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上一年度全省平均负担系数×20年(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 2021年: (26721+6215)×1.80×20=1185696 2020年:(24657+5703)*1.84*20=11172482019年:(23836+5636)*1.78*20=1049203.22018年:(21948+5386)*1.78*20=973090.4 |
9.丧葬费 | 丧葬费赔偿额=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元/月)*6个月 | 2019年江苏省标准为49334.5元;2020年江苏省标准为53017元。 |
10.被扶养人生活费(在残疾赔偿金中列明,不再单独作为赔偿项目)(2020年3月20日后计算方法) | 每一被扶养人生活费=上一年度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劳动力丧失比例×被扶养年数÷共同扶养人数 | 2018年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5007元;2019年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6697元;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6225元,2021年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1451元。2021年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1451元。 |
11.残疾辅助器具费 | 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伤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参照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 | |
12.精神损害抚慰金 | 一般十级为5000元,伤残等级每增加一级,精神抚慰金增加5000元。 | |
13.财产损失 | 根据估损清单及相应财产有效凭证主张(包括车辆维修、施救损失;车载货物损失;经营车辆停运损失;非经营车辆替代支出的交通费等等). |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关于适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开展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城乡统一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有关费用标准(2020年度)的通知
各市中级人民法院、南京海事法院、徐州铁路运输法院、各基层人民法院相关业务庭、人民法庭:
根据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统计的2020年全省居民收入支出等相关指标,现将2020年度我省相关赔偿费用标准所依据的统计数据通报如下:
1. 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为24657元,经营净收入为5703元。
2. 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6225元。
3. 2020年全省平均负担系数为1.84。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
2021年1月21日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开展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城乡统一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授权开展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城乡统一试点的通知》的要求,依据《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结合我省审判实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行法院
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南京海事法院、徐州铁路运输法院。
二、适用范围
1.我省法院管辖的涉及人身损害赔偿的各类民事案件,适用本实施方案。
2.本实施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实施方案施行后尚未审结的一审、二审案件,适用本实施方案;施行前已经作出生效裁判的案件,以及适用审判监督程序的再审案件,不适用本实施方案。
三、试行标准
1.各级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按照下列方式计算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
(1)残疾赔偿金:
根据上一年度江苏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与经营净收入之和乘以全省平均负担系数的标准,按照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自定残之日起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计算公式为:残疾赔偿金=(上一年度全省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上一年度全省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上一年度全省平均负担系数×劳动力丧失比例×20年(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2)死亡赔偿金:
按照上一年度江苏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与经营净收入之和乘以全省平均负担系数的标准,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计算公式为: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全省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上一年度全省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上一年度全省平均负担系数×20年(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2.被侵权人有被扶养人的,被扶养人生活费不再作为单独的赔偿项目,不影响赔偿总额,但需在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中列支,以保护被扶养人的生存权益。列支的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被侵权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上一年度江苏省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
计算公式为:每一被扶养人生活费=上一年度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劳动力丧失比例×被扶养年数÷共同扶养人数
3.被扶养人系被侵权人近亲属的,除可获得死亡赔偿金中列支的被扶养人生活费外,仍有权作为近亲属参与剩余部分死亡赔偿金的分配。
4.上一年度全省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人均经营净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额和全省平均负担系数的具体标准,由省法院民一庭每年年初依据省统计局统计的标准下发全省各级法院执行。尚未公布相关标准的,按照已公布的最近年度的标准执行。
四、工作要求
1.各级法院应当及时向本辖区内各相关部门通报试点工作情况,做好衔接工作。
2.各级法院应按照要求贯彻执行,做好案件管理、统计工作,及时总结试点经验。试点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层报省法院民一庭。
3.本实施方案施行后,原试点地区已施行的标准与本实施方案不一致的,按照本方案执行。法律、司法解释有新规定的,按照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执行。
注:按照统计分类,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具体由四项收入组成。分别是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其中,
工资性收入 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
经营净收入 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计算公式为: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
财产净收入 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包括利息净收入、红利收入、储蓄性保险净收益、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转移净收入 指转移性收入与转移性支出的差额。计算公式为: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收入 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或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报销医疗费、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本住户非常住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等。转移性收入不包括住户之间的实物馈赠。
转移性支出 指调查户对国家、单位、住户或个人的经常性或义务性转移支付。包括缴纳的税款、各项社会保障支出、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支出以及其他经常转移支出等。
平均负担系数 是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包括就业者本人)。全省平均负担系数=全省全部居民人口数÷全省就业居民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数)。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关于适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开展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城乡统一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有关费用标准(2018、2019年度)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授权开展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城乡统一试点的通知》的要求,省法院发布了《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开展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城乡统一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配合《实施方案》中有关费用的计算,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发布的《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江苏省统计局统计的2018年和2019年全省居民收入支出等相关指标,现将2018年和2019年度我省相关赔偿费用标准所依据的统计数据通报如下:
1. 2018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为21948元,经营净收入为5386元;2019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为23836元,经营净收入为5636元。
2. 2018年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5007元;2019年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6697元。
3. 2018年全省平均负担系数为1.78;2019年全省平均负担系数为1.78。
职工年平均工资和江苏省分细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表,请自行登录省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tj.jiangsu.gov.cn)查询,省法院不再通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2020年3月20日
五
2020年江苏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发布时间2021-06-18 稿件来源:省统计局 浏览次数:7127次
根据年度统计调查结果,2020年,江苏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3621元。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06034元。2020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3830元。2020年我省分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详见下表。
表1 2020年江苏城镇单位分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行 业 | 城镇非私营单位 | 城镇私营单位 |
总计 | 103621 | 63830 |
(一)农、林、牧、渔业 | 52767 | 49812 |
(二)采矿业 | 103964 | 54251 |
(三)制造业 | 92049 | 64691 |
(四)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52813 | 73620 |
(五)建筑业 | 72042 | 63699 |
(六)批发和零售业 | 97424 | 59595 |
(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01032 | 62404 |
(八)住宿和餐饮业 | 51239 | 46553 |
(九)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62939 | 91114 |
(十)金融业 | 160386 | 107398 |
(十一)房地产业 | 87008 | 60834 |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76649 | 61288 |
(十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42558 | 75389 |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80511 | 45569 |
(十五)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75561 | 45617 |
(十六)教育 | 141694 | 61289 |
(十七)卫生和社会工作 | 140575 | 69408 |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17081 | 59413 |
(十九)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156447 |
附 注:1.指标解释(1)单位就业人员: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2)工资总额: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http://www.stats.gov.cn/zjtj/tjfg/xzfg/200207/t20020702_36026.html,工资总额是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就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个人应缴纳部分。(3)平均工资:是指在报告期内单位发放工资的人均水平。计算公式为:平均工资=报告期工资总额/报告期平均人数2.统计范围辖区内城镇非私营和城镇私营法人单位。工资统计是统计单位的从业人员,而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非单位从业人员不在工资统计范围内。3.调查方法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和《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工资统计采用全面调查;除上述企业外其他城镇非私营和城镇私营法人单位工资统计采用抽样调查方法。 4.行业分类标准
工资统计的行业分类标准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执行。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