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主张经济赔偿金的情形及计算标准

2023/08/04 17:44:57 查看252次 来源:李懿珍律师

劳动者主张经济赔偿金的情形及计算标准

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给劳动者的补偿,而赔偿金是基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而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赔偿,带有一定的惩罚性质。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详细解读了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情形与金额计算方式,本文则主要探究劳动者可以主张经济赔偿金的情形及金额标准,以便帮助劳动者在面临企业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能够依法有效维权。

一、按照法定标准支付赔偿金的情形

1. 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

2. 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

《劳动合同法》第83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3. 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经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

《劳动合同法》第85条规定的四种情形,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4.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87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法定标准下劳动者的赔偿金通常是按照本人月工资标准为基础计算,数额相对确定,劳动者举证相对容易。劳动者月工资金额如何确定,笔者在“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一文中已有解读,此处不再赘述。

二、按照实际损害支付赔偿金的情形

1. 用人单位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法;

2. 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必备条款或者合同交付劳动者

3. 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身份等证件

4. 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5.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

6. 用人单位过错订立无效劳动合同;

7. 《劳动合同法》第88规定的侵害劳动者人身权益的四种情形;

8. 不出具解除、终止书面证明

9. 用人单位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

以实际损害作为计算赔偿金数额的标准,是以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给劳动者造成了实质性损害为前提基础。赔偿金数额以劳动者的实际损失为限,需要劳动者提供证据予以证明,举证责任相对较重。

三、补偿金与赔偿金可以共同主张的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5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情形下,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不能同时适用。但在下述情形下,经济补偿金及赔偿金可以同时主张:

1. 《劳动法》第91

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45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并可支付赔偿金: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三)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四)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五)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综上所述,劳动者离职或被辞退时,应当首先核实自身是否符合有权主张补偿金与赔偿金的情形。其次,月工资标准作为计算相关金额的基数,劳动者应当予以明确,避免错算、漏算。最后,在面临与公司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选择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