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意见书——民间借贷法律关系中出借人法律风险及防控指引

2020/08/31 11:23:40 查看1185次 来源:魏凤阳律师

  法律意见书——民间借贷法律关系中出借人法律风险及防控指引

  

  前 言:民间借贷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存在,并延续至今。在市场经济十分活跃的今天,作为一种简捷灵便的融资手段,已成为众多市场主体的重要融资手段,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部分民间借贷也呈现出盲目、无序的特征,借贷风险日益突出,纠纷持续增长,本文旨在指出民间借贷法律关系中出借人的法律风险及防控指引。

  ▌一、借款人的资信情况

  出借人应对借款人的资信情况充分了解,否则出借款项存在较大风险。

  风险与防控

  出借人在出借款项前应及时对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进行尽调,如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对外投资情况、股东信息、风险信息、企业发展信息、经营信息、失信信息等。出借人决定借款后也应持续关注,出现风险时及时主张。

  ▌二、民间借贷合同的订立

  民间借贷合同是确定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主要根据,借贷双方之间应尽量采用书面形式签订合同或出具书面凭证,以便有据可查、减少纠纷。

  风险与防控

  1、借款合同是约定借款人向出借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一般应对借款数额、币种、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作出明确约定,如有需要还可对逾期利息、担保、争议解决方式、律师费负担等事项作出约定。实践中,仅进行口头约定而不签订书面合同,或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往往易引发纠纷。2、借贷双方的名称均应以身份证、工商登记等载明的为准,尽量避免使用别名、曾用名、绰号和简称。出借人可要求借款人提供身份证、营业执照复印件等,以核实借款人信息,并作为借款合同的附件一并保存。3、实践中,可以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还会以转账凭证、结算单、短信、微信、电子邮件、证人证言等形式出现。发生纠纷时,上述凭证也可以作为存在民间借贷关系的证据,但如果缺乏相应的借款合同仍可能有较大风险。

  ▌二、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借贷双方签订民间借贷合同仅表明合同订立过程的完结,要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并受法律保护还需以合同有效为前提。民间借贷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将给当事人带来很大风险。

  风险与防控

  1、借款人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民间借贷,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仍然提供借款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涉嫌犯罪的还可能受到刑事制裁。2、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不受法律保护。3、受欺诈、胁迫签订的民间借款合同可依法撤销。4、出借人应保证出借资金为自有合法资金,根据《九民会议纪要》的最新裁判思路,若出借人在出借资金时有贷款,会被认定为高利转贷,借款合同无效。

  ▌三、民间借贷合同的履行

  合同履行应遵守全面履行和诚信履行的原则。民间借贷合同中的履行主要体现为款项的支付,出借人应证明实际支付了出借款项。

  风险与防控

  1、款项的支付方式通常包括转账支付和现金支付。支付款项,尤其是大额款项,应尽量采取银行转账、网上电子汇款等能够证明款项实际支付的方式进行,必要时可备注借款信息。2、出借人在出借款项时,应避免采取银行卡套现、代刷信用卡、出借银行卡等方式。一旦发生纠纷,上述方式可能会导致出借人难以证明借款实际支付。3、银行转账应尽量通过借款双方本人账户进行,由第三方支付或第三方收款的,借贷双方应作出明确约定。要有书面证据能够证明出借人、借款人和第三方的一致意思表示,以避免出借人与第三方,或者借款人与第三方有其他经济往来,难以认定款项性质。4、出借人与借款人存在多笔往来款项的,双方应及时进行对账、结算,并留存双方签字确认的原始结算资料,避免因往来款项过多,难以分清款项性质。

  ▌四、民间借贷的利息与利率

  利息与利率是民间借贷的关键问题,借贷双方应尽量在借款合同中对有无利息及利息计算标准作出约定。如果是有息借款,利率约定要符合法律规定。

  风险与防控1、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利息约定要明确,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2、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3、出借人出借款项时,不得预扣利息。4、建议借期利息、逾期利息、违约金的约定均不超过年利率24%。

  ▌五、诉讼时效

  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该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可以拒绝履行义务,债权人实现债权将面临很大风险。

  风险与防控

  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民间借贷纠纷中,出借人享有的债权已过诉讼时效的,借款人一旦行使时效抗辩权,出借人即丧失了通过诉讼程序强制借款人还本付息的权利。出借人应重视对催收通知、借款人还款承诺等诉讼时效中断证据的收集和保存,并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避免债权的实现受到影响。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